not-featured

《功夫》 by David Hwang

Cole Horibe. Joan Marcus摄于署名剧院,2014

Cole Horibe. Joan Marcus摄于署名剧院,2014

《功夫》一剧描述了武打巨星李小龙从一个问题少年成长为武术界传奇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是如何努力拼搏,如何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斗士、丈夫、父亲和一个男子汉。本剧将舞蹈、戏曲、武术与戏剧性场面相融合,称得上是一次大胆的观演体验。

《功夫》在2014年首演于纽约署名剧院,导演是蕾·施尔弗曼。

购买《功夫》(中国大陆)
购买《功夫》(美国

《中式英语》 by David Hwang

James Waterston, Eric Y. Exit摄于古德曼剧院,2011年

James Waterston, Eric Y. Exit摄于古德曼剧院,2011年

《中式英语》讲述了一个美国白人商人为了家族产业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迫切地想要谈成一比肥单,结果却发现自己不懂的门道实在多了去了。在把汉字标语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独特而又好笑的“新语种”,人们把它称为“中式英语”。在中美双语交流过程中,无论哪一方都不完全是自己装出的样子,《中式英语》一剧正是探索了这种不断变化发展的中美关系。

《中式英语》于2011年在芝加哥古德曼剧院首演,导演为蕾·施尔弗曼。在该市,它获得了杰斐逊奖的最佳新作奖。同年秋,该剧在百老汇首演,获得了2012年纽约戏剧委员会奖最佳话剧提名。

购买《中式英语》(中国大陆)
购买《中式英语》(美国)    

《黄面孔》 by David Hwang

《黄面孔》,Michal Daniel 2007摄于公共剧院

《黄面孔》,Michal Daniel 2007摄于公共剧院

 90年代,威尔士白人演员乔纳森·普雷斯被选中出演百老汇音乐剧《西贡小姐》里欧亚混血的皮条客一角。受此争议事件启发,作者杜撰出了《黄面孔》这部幻想喜剧作品。剧中与作者同名的主人公——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写了一部以示抗议的作品。之后,他却无意间选了一个白人演员来出演他剧中本该为亚裔的主角。

《黄面孔》在2007年首演于洛杉矶马克泰博论坛剧院,由蕾·施尔弗曼执导,之后搬演至纽约公共剧院。本剧获得了2008奥比奖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了普利策奖。2013年,该剧由艾利克斯·西姆斯执导的版本在伦敦公园剧院首演,后于2014年被搬上英国国家剧院的舞台。

购买《黄面孔》 中国大陆)
购买《黄面孔》(美国)    

《金童》 by David Hwang

Jennifer Lim, Annie Q, Julyana Soelistyo, 和 Leslie Hu。 摄影: Richard Termin, 署名剧院制作, 2012年。

Jennifer Lim, Annie Q, Julyana Soelistyo, 和 Leslie Hu。 摄影: Richard Termin, 署名剧院制作, 2012年。

《金童》一剧源自作者幼时从祖母那里听来的家族史。故事发生在1918年,一个既有钱又有多房妻室的中国商人新近皈依了基督教。由此,他挑起了三位夫人之间的一场权力斗争,其子孙的生活也因此而天翻地覆。

《金童》1996年在纽约公共剧院首演,导演是詹姆斯·拉皮尼,并获得了1997年奥比奖最佳编剧奖。该版本于1998年搬演至百老汇,获得了托尼奖最佳话剧的提名。2012年,该剧复排于署名剧院,由蕾·施尔弗曼执导。

购买《金童》(美国)

《蝴蝶君》 by David Hwang

《蝴蝶君》一剧改编自真实事件——一位法国外交官与一名中国京剧演员交往了20年之久,不想,他的伴侣不仅是个间谍,还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性别。故事的主人公是法国外交官伯纳德·布尔西科与京剧演员时佩璞,后者后被发现是个来自中国的间谍,而前者则以叛国罪论处。

Read More

《声之音》 by David Hwang

Masanari Kawahara 和 Maria Chen 在幕表演剧团演出中, 1996年

Masanari Kawahara 和 Maria Chen 在幕表演剧团演出中, 1996年

    《声之音》一剧的灵感来源于日本鬼怪故事。为了杀死传说中被称为为巫女的女人,一个独行的日本武士进入了森林,不料,他最终爱上了那个女人。

    《声之音》在1983年首演于纽约公共剧院,由尊龙和勒诺·科莱特联合导演。

购买《声之音》 (中国大陆)    
购买《声之音》(美国)

FOB by David Hwang

 Tzi Ma, Calvin Jung, 和Willy Corpus1980年《FOB》在公共剧院的演出中。摄影:Martha Swope

 Tzi Ma, Calvin Jung, 和Willy Corpus1980年《FOB》在公共剧院的演出中。摄影:Martha Swope

《FOB》(意为”刚下船的新移民“)一剧在幻境与现实中游走,探讨了同化、移民以及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主人公Grace和Dale是一对表兄妹,他们都住在洛杉矶,都在念大学。Dale是个“ABC”, 即“在美出生华裔“,他一心想融入美国文化。Grace则出生于台湾,她不像Dale那样对于自己的中国血统而感到矛盾。然而,随着一位”刚下船的新移民“——香港交换生Steve的到来,二人被迫面临着一系列关于美国、中国和自身的内心冲突。

《FOB》在1979年首演于斯坦福大学的Junipero(现名为冈田)宿舍楼。随后由专业戏剧班底于1980年搬上了纽约公共剧院的舞台,并获得了1981年奥比奖的最佳新美国话剧奖。

购买《FOB》 (中国大陆)    
购买《FOB》(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