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届托尼奖颁奖典礼在纽约举行 by David Hwang

2025年6月8日星期日,导演莉·西尔弗曼(Leigh Silverman)与剧作家黄哲伦共同亮相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Radio City Music Hall)举行的第78届托尼奖红毯仪式。(安吉丽娜·卡察尼斯Angelina Katsanis/UPI图片社)

弗朗西斯·朱凭《黄面孔》荣获2025年托尼奖话剧类最佳男配角 by David Hwang

在6月8日于无线电城音乐厅举行的第78届托尼奖颁奖典礼上,弗朗西斯·朱(Francis Jue)凭借在话剧《黄面孔》中的精彩表演,荣获2025年托尼奖"话剧类最佳男配角"奖项。

弗朗西斯在黄哲伦剧作《黄面孔》中成功塑造了HYH等多个角色,该剧深刻探讨了身份认同、种族与代表性等议题。早在2007年外百老汇首演时,他就曾饰演这一角色,此次重返百老汇舞台更获得评论界一致盛赞。

在获奖感言中,弗朗西斯特别提到他身着已故亚裔演员阿尔文·英1976年参演《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首演时的礼服:"他生前就希望我能穿着这件礼服领取托尼奖。我能站在这里,完全得益于几代杰出亚裔艺术家的激励与启迪——他们从未获得像我这样的机会。"在《黄面孔》中,弗朗西斯饰演的角色正是因为种族身份而遭受美国政府针对的目标。他以这番感言作结:"致所有感到被忽视的人们,致所有在威权时代遭受针对的人们,我看见你们...希望这能鼓舞你们勇敢追梦。"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Playbill官网

来自我们Roundabout剧院朋友的专访:《黄面孔》剧作家黄哲伦访谈录 by David Hwang

本访谈收录于Roundabout剧院《Upstage观剧指南》系列,该指南为观众提供包括:艺术家深度访谈;剧作家生平介绍;作品背后的历史、社会与艺术背景解析;专题讨论话题等丰富的幕后制作内容。

教学艺术家莱娅·雷迪(Leah Reddy)与剧作家黄哲伦畅谈《黄面孔》创作历程

莱娅·雷迪:能分享您的戏剧启蒙故事吗?

黄哲伦:我真正开始写剧本并投身戏剧,其实是在大学时期。此前我是个小提琴手,常为高中音乐剧担任乐队伴奏,那时就对戏剧充满好奇。

若追溯更早,洛杉矶有个叫"东西方演员剧团"(East West Players)的机构——如今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亚裔剧团。1965年他们创立时排演过一部轻歌剧,我母亲担任钢琴伴奏。当时我八岁,可以选择去姑姑家或待在排练场,我选择了后者。说实话具体细节已记不清,但回想起来,年幼时就看到与自己长相相似的人担任演员、导演和艺术管理职位,这个经历或许为后来大学时期尝试剧本创作埋下了种子。

莱娅:您多部作品都融入了亚洲戏剧的意象与风格。这种影响如何塑造您的编剧理念?在《黄面孔》中是否也有体现?

黄哲伦:我在纽约首演的处女作《新移民》(FOB)写于大学时代,先在宿舍排演,14个月后登陆公共剧院(Public Theater)。这部讲述南加州华裔成长故事的喜剧,嵌套在中美神话传说的框架里——这个手法借鉴自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刚出版的《女勇士》。

到公共剧院排演时,我们开始融入中国戏曲元素来呈现神话段落。当时我对京剧一无所知,幸好导演Mako启用了尊龙(John Lone)——他后来主演了贝托鲁奇《末代皇帝》。尊龙有粤剧功底,我从他那里获益良多。

我的第二部作品《铁路之舞》同样在公共剧院上演,专为尊龙和另一位舞者演员马泰(Tzi Ma,如今影视剧里的"亚裔父亲专业户")创作,也尝试融合戏曲形式。这种探索延续到《蝴蝶君》等后期作品。

至于《黄面孔》,我刻意规避这些手法。过去运用亚洲舞台技艺可能带着异域色彩,这次我想尝试完全脱离这些技巧。当然有人会说,《黄面孔》里元戏剧(meta-theatrical)的架构本身,与亚洲戏剧形式——以及受其影响的布莱希特——存在着精神共鸣。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PBS官网

2025年托尼奖提名名单 by David Hwang

话剧类最佳男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in a Play)

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晚安,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科尔·埃斯科拉(Cole Escola)——《哦,玛丽!》(Oh, Mary!)

乔恩·迈克尔·希尔(Jon Michael Hill)——《目标》(Purpose)

金大贤(Daniel Dae Kim)——《黄面孔》(Yellow Face)

哈里·伦尼克斯(Harry Lennix)——《目标》(Purpose)

路易斯·麦卡特尼(Louis McCartney)——《怪奇物语:第一道阴影》(Stranger Things: The First Shadow)

最佳复排话剧(Best Revival of a Play)

《尤里卡日》(Eureka Day)——编剧:乔纳森·斯佩克特(Jonathan Spector)

《罗密欧+朱丽叶》(Romeo + Juliet)

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小镇》(Thornton Wilder's Our Town)

《黄面孔》(Yellow Face)——编剧:黄哲伦

话剧类最佳男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Featured Role in a Play)

格伦·戴维斯(Glenn Davis)——《目标》(Purpose)

加布里埃尔·埃伯特(Gabriel Ebert)——《约翰·普罗克特是反派》(John Proctor Is The Villain)

弗朗西斯·朱(Francis Jue)——《黄面孔》(Yellow Face)

鲍勃·奥登科克(Bob Odenkirk)——《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 Ross)

康拉德·里卡莫拉(Conrad Ricamora)——《哦,玛丽!》(Oh, Mary!)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Daily Mail官网

托尼奖特评:活动家何塞·安东尼奥·瓦尔加斯(Jose Antonio Vargas)谈提名剧目《黄面孔》的当代意义 by David Hwang

百老汇话剧《黄面孔》剧照:金大贤与瑞恩·艾戈尔德(Ryan Eggold)

这位普利策奖得主记者指出,黄哲伦的剧作迫使人们思考"谁属于美国,谁有权定义何为美国人——或足够美国人"

在一段近期疯传的视频中,一名初中霸凌者叫嚣着:"那个小'ching chong'躲哪儿去了?"


被欺凌的对象是一名五岁的中国移民后代。画面中,这个试图躲藏、不断求救的孩子令人揪心。

当然,孩子们总会说些难听话,模仿着不知从哪学来的词汇。但这次不同。看着视频,我不断想到:对这个霸凌者而言,孩子不过是个"黄面孔"的符号。

在好莱坞语境里,"黄面孔"之于亚裔(特别是东亚裔),犹如"黑脸妆"之于非裔:都是充满冒犯性的表演模仿。从威尔士白人演员乔纳森·普赖斯(Jonathan Pryce)在音乐剧《西贡小姐》中靠特效妆扮演欧亚混血角色,到英国女演员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在漫威电影《奇异博士》里饰演漫画原著中的亚洲男性角色"古一",不同程度的案例比比皆是。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The Hollywood Reporter》官网

黄哲伦将获剧作家基金会2025年度影响力大奖 by David Hwang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剧作家基金会将在旧金山Verdi俱乐部举行的"星座"47周年庆慈善晚宴上颁发该奖项。

作为西海岸最具影响力的新锐戏剧孵化平台,剧作家基金会将授予托尼奖及普利策奖得主、著名剧作家黄哲伦(代表作《黄面孔》《蝴蝶君》)2025年度影响力大奖,以表彰其卓越的戏剧成就以及对当代及新生代剧作家的深远影响。

基金会2025年度新锐剧作家奖将授予丹·沃尔夫(Dan Wolf),这位基金会驻场剧作家项目的新晋成员,是一位通过与国际青年艺术家合作开展历史记忆项目而改变戏剧未来的跨领域戏剧创作者。

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在旧金山Verdi俱乐部举行,作为剧作家基金会"星座"47周年庆慈善晚宴的重要环节,两位获奖者都将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百老汇大世界》官网

《人猿泰山》音乐剧即将独家登陆墨尔本 by David Hwang

《人猿泰山》音乐剧将迪士尼这部史诗级动画搬上舞台,以惊险刺激的高空特技编舞搭配菲尔·柯林斯创作的经典音乐——包括奥斯卡获奖金曲《你在我心里》(You'll Be in My Heart)、《人之子》(Son of Man)、《两个世界》(Two Worlds)等电影原声经典——打造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剧中,泰山在动物王国与人类世界的夹缝中挣扎,寻找真正的归属。由托尼奖得主剧作家黄哲伦执笔剧本,《人猿泰山》本质上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爱与人类共通情感联结的动人故事。

格林姆奖获奖制作团队James Terry Collective近日宣布,将推出全新澳大利亚版《人猿泰山》音乐剧,该制作将在圣基尔达国家剧院(The National Theatre, St Kilda)独家为墨尔本观众呈现。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Aussietheatre.com网站

迪士尼音乐剧《人猿泰山》八月登陆墨尔本 by David Hwang

《人猿泰山》登录墨尔本

迪士尼动画经典即将以全新舞台音乐剧形式在澳大利亚国家剧院震撼上演

格林姆奖获奖制作团队James Terry Collective近日宣布,将推出澳大利亚独家制作的《人猿泰山》舞台音乐剧,今夏仅限墨尔本观众观赏。这部音乐剧由奥斯卡得主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创作全部音乐,包含金曲《你在我心里》(You'll Be in My Heart)、《人之子》(Son of Man)、《两个世界》(Two Worlds)等动画经典曲目。

本次制作将通过高空特技编舞和惊险刺激的冒险元素,将迪士尼这部史诗故事生动呈现于舞台。剧情讲述在动物王国与人类世界间挣扎的泰山,寻找真正归属的动人旅程。

《人猿泰山》舞台音乐剧 演出信息
• 时间:2025年8月
• 地点:圣基尔达国家剧院(The National Theatre, St Kilda)
• 制作:James Terry Collective
• 音乐:菲尔·柯林斯
• 剧本:托尼奖得主剧作家黄哲伦
• 预售:6月10日优先面向候补名单会员开放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Beat.com网站

剧讯速递:青春剧《永远》热播;托尼奖提名作品《黄面孔》;罗恩·切尔诺(Ron Chernow)谈马克·吐温;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动态 by David Hwang

剧作家黄哲伦的作品《黄面孔》(Yellowface)近日斩获托尼奖最佳复排话剧提名,主演金大贤(Daniel Dae Kim)也凭借该剧入围话剧类最佳男主角。该剧讲述一位剧作家在新作中阴差阳错选用了白人演员饰演亚裔角色的故事。黄哲伦与金大贤在采访中深入探讨了这部作品。目前《黄面孔》的演出录像已作为PBS"伟大演出"系列的一部分上线流媒体平台。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WNYC》官网

托尼奖提名作品《或许快乐结局》与《黄面孔》力挺亚裔艺术家闪耀百老汇 by David Hwang

这两部分别入围"最佳音乐剧"与"最佳复排话剧"的作品,以台前幕后的亚裔创作力量,共同叩击亚裔戏剧的过去与未来。

在托尼奖78年历史上,金大贤(Daniel Dae Kim)凭借2024年秋季复排版《黄面孔》中"DHH"一角,成为首位获得话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的亚裔演员。若他最终摘奖,将成为托尼奖历史上第19位亚裔获奖者。

正如黄哲伦在其作品中所言——除了2007年外百老汇首演的《黄面孔》,他更以普利策获奖作品《蝴蝶君》闻名——历史从未真正远去。在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拨款削减、各行业多元计划缩水的背景下,黄哲伦笔下的戏剧生态演变既彰显包容性进步,又暗藏危机。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纽约戏剧指南》官网

图文报道:丽娅·萨隆加(Lea Salonga)、黄哲伦等出席亚裔基金会(TAAF)传统月峰会 by David Hwang

亚裔基金会(The Asian American Foundation,简称TAAF)年度传统月峰会进入第二天,持续汇聚亚裔美国人与太平洋岛民(AAPI)领域的开拓者、领袖与倡导者,通过全天丰富的活动议程,共同庆祝该机构成立四周年暨AAPI传统月。

2025年托尼奖提名者专访:《黄面孔》(YELLOW FACE)主演金大贤(Daniel Dae Kim) by David Hwang

托尼奖提名演员金大贤近日与保罗·旺托雷克(Paul Wontorek)畅谈他重返百老汇出演黄哲伦剧作《黄面孔》的震撼之旅。在这篇独家访谈中,金大贤坦诚分享了他接演这个角色的初衷、如何诠释这位标志性剧作家的舞台化身,以及该剧变幻莫测的叙事风格与主题为何至今仍引发共鸣。

因《迷失》(Lost)和《夏威夷特勤组》(Hawaii Five-0)被全球观众熟知的金大贤,透露舞台才是他演艺生涯的起点,畅谈重返戏剧根源的感受,并展望未来想挑战的角色——包括他梦想演绎的"亨利五世"。他还探讨了百老汇舞台上能见度与代表权的重要性,以及托尼奖提名对他的特殊意义。本访谈是金大贤的影迷、黄哲伦作品爱好者及现代戏剧关注者不可错过的精彩内容。

观看完整视频请前往Youtube官网

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公布2026年演出季 阿什兰精彩剧目抢先看 by David Hwang

从未去过阿什兰参加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心动了吗?这个著名的戏剧节已公布2026年演出季,现在就可以规划您的观剧之旅了。以下是来自OSF(osfashland.org)的官方信息:明年十部制作中的每一部都将呈现令人久久回味的艺术精品,带来无拘无束的情感共鸣、心灵净化和欢乐时刻。我们诚邀您与挚爱或陌生人比邻而坐,共同感受现场戏剧的凝聚力。艺术总监蒂姆·邦德(Tim Bond)表示:"我们走进剧场是为了体验希望——亲眼见证人类精神的韧性,目睹我们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黄面孔》

编剧:黄哲伦

导演:梅·阿德拉莱斯(May Adrales)

演出时间:2026年8月5日至10月23日

演出场地:安格斯·鲍默剧院(Angus Bowmer Theatre)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Portland Tribune》官网

美国作曲家乐团宣布发行《一个美国士兵》全球首录 by David Hwang

美国作曲家乐团(ACO)今日通过Platoon数字平台发布了作曲家黄若(Huang Ruo)和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创作的感人而适时的歌剧《一个美国士兵》(An American Soldier)的世界首录,由关琦安(Carolyn Kuan)指挥。这次世界首录恰逢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26日)前夕,这天也是陈宇晖(Danny Chen)的生日。陈宇晖若在世,今年应是33岁。

《一个美国士兵》由黄若作曲。

这部被《华尔街日报》描述为"紧凑而难忘"、《纽约时报》称为"清醒"和"感人"的歌剧,基于华裔美军士兵陈宇晖的真实故事创作。2011年,陈宇晖在阿富汗基地的哨塔内被发现死亡,随后他的战友们接受了军事审判。2024年5月,《一个美国士兵》在纽约的首演由佩雷尔曼表演艺术中心|PAC NYC、波士顿抒情歌剧院和美国作曲家乐团联合制作,并由PAC NYC和波士顿抒情歌剧院共同委托创作。

作曲家黄若以其"独特风格"(《纽约时报》评)而备受赞誉,他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音乐语言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西方先锋派、实验音乐、噪音、自然和处理过的声音、摇滚和爵士中汲取同等灵感。以《蝴蝶君》和《黄面孔》等剧作闻名,曾获托尼奖、奥比奖和格莱美奖的黄哲伦为《一个美国士兵》创作了剧本。黄哲伦是一位多产的歌剧剧本作家,曾与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盛宗亮(Bright Sheng)和陈银淑(Unsuk Chin)等作曲家合作创作过多部歌剧。《一个美国士兵》是黄哲伦与黄若的首次合作。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百老汇大世界》官网

图集:丽娅·萨隆加、黄哲伦等出席亚裔基金会传统月峰会 by David Hwang

左起:肖巴·纳拉扬 (Shoba Narayan)、莎内尔·考尔 (Shanelle Kaul)、黛安·保卢斯 (Diane Paulus)、丽娅·萨隆加 (Lea Salonga)、黄哲伦、 弗朗西斯·朱 (Francis Jue)

亚裔美国人基金会(TAAF)年度传统月峰会进入第二天,亚裔及太平洋岛民(AAPI)领域的先驱者、领袖与倡导者齐聚一堂,通过全天丰富的活动庆祝基金会成立四周年暨AAPI传统月。

活动亮点包括丽娅·萨隆加(Lea Salonga)、达伦·克里斯(Darren Criss)、黄哲伦、弗朗西斯·朱(Francis Jue)、肖巴·纳拉扬(Shoba Narayan)、黛安·保卢斯(Diane Paulus)等嘉宾参与的炉边对话与专题讨论。峰会尾声,克里斯与纳拉扬惊喜献唱《全新世界》("A Whole New World"),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精彩瞬间详见文末图集)

TAAF致力于服务亚裔、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岛民(AANHPI)群体,通过提升安全保障、促进归属感及推动繁荣发展来实现使命。基金会成立于2021年,旨在应对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激增及长期存在的AANHPI社区资源不足问题,其主要举措包括:打击反亚裔仇恨、推动AANHPI研究进入学校课程、支持真实的AANHPI叙事创作,以及扩大社区资源与代表性。通过对全国及地方非营利组织的高影响力资助与活动,TAAF力求为美国数百万AANHPI群体建立持久且不可动摇的归属感。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百老汇大世界》官网

《黄面孔》PBS独家放送 by David Hwang

托尼奖得主黄哲伦讽刺喜剧力作,由《迷失》《夏威夷特勤组》主演金大贤(Daniel Dae Kim)倾情演绎。剧中,一位亚裔剧作家在抗议音乐剧《西贡小姐》亚裔角色选角的同时,却在自己作品中阴差阳错启用白人演员担任亚裔主角,由此引发一连串关于种族认同的荒诞闹剧。

这部由Roundabout剧院公司制作、李·西尔弗曼(Leigh Silverman,《紫色》《Suffs》)执导的"真假难辨"式喜剧,巧妙糅合了身份认同、演艺圈生态与自传元素。2024年11月现场录制的版本,将带您领略这部探讨艺术自由与政治正确边界的前沿之作。

观看《黄面孔》全剧请前往PBS官网

足不出户,尽享百老汇:最新影视与专辑发行推荐 by David Hwang

2024-2025演出季四部斩获多项提名的百老汇作品,现通过电视与音频载体与观众见面——两部话剧可居家观赏,两部音乐剧原声带供乐迷反复回味。无论您是否曾亲临剧院,这些作品都值得反复品味。

《黄面孔》(Yellow Face)

这部2007年问世的半自传体讽刺喜剧由三度入围普利策奖的托尼奖得主黄哲伦(首位获此殊荣的亚裔剧作家)创作。复排版由金大贤(Daniel Dae Kim)饰演一位抗议《西贡小姐》亚裔角色选角的亚裔剧作家,却阴差阳错在自己作品中启用白人演员担任亚裔主角,继而引发连锁反应。弗朗西斯·朱(Francis Jue)凭借剧中剧作家父亲一角已斩获外圈剧评人奖。该剧由Roundabout剧院公司制作,在托德·海姆斯剧院限演至2024年11月24日。PBS于演出现场录制的高清影像已于5月16日首播,现可免费通过PBS官网及客户端观看至6月30日。这部探讨种族认同、艺术自由、政治正确与媒体狂潮的辛辣佳作,堪称当下社会最应时的文化镜像。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DC Arts》网站

剧作家协会授予2010届校友Clarence Coo霍顿·福特奖 by David Hwang

2025年4月29日,在百老汇绿无花果树餐厅举行的剧作家协会年度颁奖典礼上,2010届编剧专业校友Clarence Coo被授予霍顿·福特奖。

"能够与获得终身成就奖的黄哲伦同台领奖,我感到无比荣幸。在艺术学院攻读编剧硕士期间,黄老师正是我的论文导师。"Coo在获奖感言中表示。

据剧作家协会介绍,霍顿·福特奖旨在表彰"致力于探索人性深邃本质"的剧作家。本年度的霍顿·福特奖由Coo与剧作家C.A. Johnson共同获得。去年该奖项得主萨纳兹-图西(Sanaz Toossi)的作品《英语》(English)刚刚获得2025年托尼奖最佳话剧提名。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哥大官网

黄哲伦《黄面孔》获托尼奖提名 by David Hwang

纽约——2025年托尼奖提名名单于5月1日公布,黄哲伦的《黄面孔》(Yellow Face)获得三项提名。

颁奖典礼将于6月8日晚8点(美国东部时间)在无线电城音乐厅举行,由辛西娅·艾利沃(Cynthia Erivo,《魔法坏女巫》(Wicked))主持,并通过CBS电视台和Paramount+平台直播。

黄哲伦的《黄面孔》(Yellow Face)与《尤里卡日》(Eureka Day)、《罗密欧+朱丽叶》(Romeo + Juliet)和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的《我们的小镇》(Our Town)一同入围最佳复排话剧奖。

弗朗西斯·朱(Francis Jue)凭借在《黄面孔》中的表演,与《目标》(Purpose)的格伦·戴维斯(Glenn Davis)、《约翰·普罗克特是恶棍》(John Proctor Is the Villain)的加布里埃尔·埃伯特(Gabriel Ebert)、《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的鲍勃·奥登科克(Bob Odenkirk)以及《哦,玛丽!》(Oh, Mary!)的康拉德·里卡莫拉(Conrad Ricamora)共同角逐话剧类最佳男配角奖。

金大贤(Daniel Dae Kim)则与《晚安,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的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哦,玛丽!》(Oh, Mary!)的科尔·埃斯科拉(Cole Escola)、《目标》(Purpose)的乔恩·迈克尔·希尔(Jon Michael Hill)和亨利·莱尼克斯(Henry Lennix),以及《怪奇物语:第一道阴影》(Stranger Things: The First Shadow)的路易斯·麦卡特尼(Louis McCartney)一起入围话剧类最佳男主角奖。

在这部半自传体戏剧中,金大贤饰演的亚裔剧作家DHH抗议音乐剧《西贡小姐》(Miss Saigon)使用白人演员乔纳森·普赖斯(Jonathan Pryce)扮演亚裔角色,却在自己创作的剧中误选了一位白人演员出演亚裔主角。这部关于种族复杂性的讽刺剧由此展开。弗朗西斯·朱(Francis Jue)在剧中饰演DHH的父亲HYH。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Rafu Shimpo》网站

《黄面孔》在PBS上演的种族身份游戏 by David Hwang

黄哲伦的认同危机

黄哲伦的剧作《黄面孔》(Yellow Face)完美诠释了公共广播公司(PBS)推崇的"多元-包容-平等"(DIE)意识形态游戏——即便在联邦资金撤资后,这种倾向仍将持续。

这位以《蝴蝶君》(M Butterfly)闻名的华裔剧作家,通过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进行性别解构的严肃改编,早已确立其政治正确代言人的地位。2007年首演的《黄面孔》在2024年复排时获得广泛赞誉,并斩获多项托尼奖提名,PBS近期正在播出该剧的录制版本。

全美范围的展映印证了黄哲伦对进步主义戏剧手法的娴熟掌握——这种能力类似于撰写成功的资金申请提案——他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政治宣言。这部半自传体戏剧重现了DHH(剧中黄哲伦化身)在1990年对音乐剧《西贡小姐》的批判:该剧选用白人演员乔纳森·普赖斯(Jonathan Pryce)饰演欧亚混血主角。

黄哲伦这场充满虚荣心的抗议运动,恰与其后续创作《面子问题》(Face Value)期间遭遇的父亲去世相重叠。其父黄仲元Henry Yuan Hwang(HYH)作为爱国移民兼远东国家银行创始人,代表着一种被消解的爱国主义。通过精心设计的缩写代号和隐喻性黑色幽默,《黄面孔》成功打包了关于种族认同的预设概念,成为PBS最合时宜的意识形态载体。这部对颓废爱国主义的讽刺剧,以其便利的包装形式延续着DIE意识形态的传播。

阅读更多详情请前往《National Review》网站